夫妻婚後財產「到底算誰的?」這是常見的疑問。根據民法,目前採用的是「法定財產制」,具體規定如下:
▪ 婚前財產歸個人所有,婚後所得才屬夫妻共同財產。
▪ 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取得的不動產、動產、薪資、存款等,都是共同財產。
▪ 夫妻一方名義取得但實際是另方經濟付出,仍屬共同財產。
▪ 共同債務原則上應由夫妻共同負擔,但若證明是為另一方生活需求所取,可主張限制責任分配。
若夫妻另行簽署「財產契約」(例如分別財產制),並符合形式要件且未違反公序良俗,則財產分屬依契約約定。這樣一來,就可規劃資產保護、防止一方揮霍或婚變後損失。
夫妻財產怎麼分?能否不平均或只分部分?
離婚時常見的問題是「財產分配是否一定要對半?」法律提供了靈活方式:
1.剩餘財產分配:婚後共同財產扣除應屬個人之部分後,剩餘財產依夫妻協議或法院裁定分配。
2.分配方式可以不平均:若在婚姻期間一方全職照顧家庭,另一方工作賺錢,可主張剩餘財產分配倾斜補償。
3.協議範圍可涵蓋特定資產:例如將某棟房屋給女方,男方放棄其餘共同財產。
法律真的允許不平均嗎?答案是肯定的,只要有合理事由、雙方同意或經法院調查判決,分配比例可透過協商調整。例如,全職照顧小孩的一方,往往能取得較高比例補償。
夫妻財產爭議怎麼用證據?要怎麼準備?
證據決定了協議與訴訟的勝算。常見爭議類型與證據準備建議如下:
▪ 房產名義不同但實為共同出資:可提供轉帳記錄、合約影本、付款證明檔案等。
▪ 婚後股票、基金獲利是否共同財產:提供投資帳戶明細、交易紀錄、分紅證明文件。
▪ 一方揮霍導致家庭財產縮水:列出消費紀錄、銀行帳單、刷卡明細、存摺轉出資料。
▪ 家事糾紛中缺乏財產透明:可聲請法院命另一方說明未申報財產、進行調查令調取資料。
蒐集證據時,應注意合法性,避免侵害隱私或突破法律規範。律師可協助你整理證據、提起調查令、保全銀行資料或證人筆錄,讓主張更加有利。
實務案例:法院如何判定夫妻財產分配?
▪ 案例一:一半不夠給小孩照顧者
王女士婚後辭職全職育兒,孩子年幼時由她主力照顧。離婚時,法院裁定共同財產由她取得略高於半數金額,以補償其對家庭的付出。
▪ 案例二:丈夫隱匿資產被追回
張先生為規避分產,在婚姻存續中將一筆現金藏於他人口中,被法院依查調令追查出來後,納入剩餘財產範圍,由妻子分得應得比例。
▪ 案例三:房產由甲方取得,乙方獲對價補償
陳夫妻一方名下唯一房屋由男方所有,法院依剩餘財產制度計算並裁定由女方領取現金補償,以避免房屋轉移糾紛。
夫妻財產可以提前約定嗎?遺產怎麼佈局?
避免離婚爭議的最佳策略之一,是婚前或婚後透過「夫妻財產契約」進行約定,如分別財產制或信託安排:
▪ 分別財產契約:訂立後婚後所得私有不列入共同財產,適合希望財務獨立或企業主避免侵蝕控制權者。
▪ 信託安排:婚前資產可委託信託,指定繼承人,避免離婚時被列入剩餘財產。
▪ 遺囑/遺贈安排:結合財產契約與遺囑機制,將特定資產留給子女或親友,以符合法定綜合安排需求。
這些方式皆需合法簽署、確定不違反財產法與婚姻法規,並經律師審閱後進行實施,才有效保障未來風險降低。
我們提供哪些夫妻財產相關服務?
我們團隊的財產服務內容包含:
▪ 婚前婚後財產制度解析與契約設計
▪ 剩餘財產分配計算與協商策略建議
▪ 婚內財產查核與證據分析協助
▪ 信託佈局與遺囑配套方案設計
▪ 離婚訴訟中文件撰寫、調查令協助
▪ 房地產過戶與財產清算後處理輔導
我們幫助你在婚姻關係中理性清楚地保全資產、在離婚時保障應得權益,並透過法律架構讓人生佈局更穩定。
夫妻財產不是婚姻的枷鎖,而是共創與分配的智慧
無論你是面臨離婚或希望保護婚前財產,了解夫妻財產制度與法律條文,是避開糾紛、妥善安排的第一步。透過專業建議,你可以避免財產過度集中於一方、保障家庭照顧者權利,也能在感情結束時安心離開,讓這段人生轉折更具尊嚴與保障。
歡迎聯繫我們進行財產制度諮詢與契約設計,讓專業協助你妥善安排人生重大決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