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位置:首頁 > 法律知多少 > 欠錢不還 / 金融犯罪

免費法律諮詢專線(24小時法律諮詢專線)
0800-671-671

法律知多少
欠錢不還 / 金融犯罪

什麼是強制執行?與民事訴訟有什麼不同?

強制執行是指債權人取得確定執行名義(如裁判書、調解書、公正證書),透過法院申請由執行機關依法強制執行,迫使義務人履行金錢給付或特定行為義務,如交付物品、遷出房屋等。與民事訴訟不同的是,訴訟階段僅確定權利義務,強制執行階段則是具體實現權利的程序。

什麼是強制執行?
 
依丁法院民事訴訟法,強制執行分為四大項目:
 
1.扣押債務人動產、不動產、金錢債權等;
2.拍賣拍賣財產變現後分配給債權人;
3.限制義務人行為,如禁止出境、凍結帳戶、禁止處分財產;
4.間接強制,如罰鍰、拘提、不予給付津貼等方式迫使履行義務。
 
由於強制執行涉及債務人基本權利,如財產權與行動自由,法院必須依法嚴格程序保護公平,並保障債務人有陳述與抗辯權利。
 
強制執行的程序是什麼?申請人與義務人要注意什麼?
 
強制執行須經過以下主要程序:
 
1.取得執行名義
包括確定判決、不動產抵押權判決、債務人簽署具執行效力的公正證書等。
 
2.向法院申請執行
債權人向執行法院提出申請並繳交費用,法院通知義務人與利害關係人,並公告執行。
 
3.查封與扣押財產
執行員可查封義務人的不動產、銀行存款、股權等,並通知相關單位(如銀行、地政機關)。
 
4.拍賣或變現程序
財產經公告拍賣、由法院拍定價或變價後,所得款項按執行順位分配。
 
5.營救制度與復行異議
義務人可提出異議聲明、聲請停止執行或聲請復行異議程序;執行法院應依法審查並作為處理。
 
6.間接強制措施
如義務人不履行特定行為(如重新登記、交還物品),法院得處罰鍰、拘提等強制手段,以促其履行。
 
此程序並非單向強制,而是有多重救濟機制保障義務人基本權益。
 
債權人如何有效運用強制執行?哪些情況較易成功?
 
對債權人而言,強制執行成功率取決於以下因素:
 
1.查明義務人可供執行財產
如財產為存款、不動產、車輛、股票、薪資等易於查封與變賣之資產,能快速進入貨幣化流程。
 
2.持有可執行名義
訴訟或調解需取得經法院確定的判決書、公證書等,執行名義越明確,程序越順利。
 
3.掌握債務人行蹤與銀行帳戶
鎖定債務人下落,並確認銀行帳戶與財產狀況,才能及早進行查封。
 
4.善用間接強制工具
如附錢罰鍰、命令義務人履行後續義務,能夠快速提升被強制動機。
 
5.申請擔保措施
若債權人擔心義務人逃產,可先聲請保全(如假扣押、假處分)或請法院裁定逕適當交付擔保金。
 
適當運用法定程序與保障機制,有助提升強制執行成功率與效率。
 
實務案例分享:法院如何裁定強制執行爭議?
 
▪ 案例一:拍賣不動產補償順位排位
債權人A取得確定判決,查封債務人B所有的不動產。後依順位釋出金額分配,B主張地上權設定優先。法院判決地上權優先於A的債權,A僅能分配餘額。
 
▪ 案例二:存款遭扣押且異議成功
債權人C查扣銀行帳戶錢款,但扣押金額過多導致債務人無生活來源。債務人提出聲請復行異議程序,法院判定扣押範圍應保留最低生活費,並減少扣押部分。
 
▪ 案例三:債務人拒交車輛被拘提
債權人D要求交還擔保車輛,但債務人拒絕移交。法院依民事訴訟法命拘提債務人,促交車輛後解除拘留。
 
▪ 案例四:間接強制促辦理變更登記
債權人E取得法院認定公證債權書,命債務人辦理不動產分割登記,債務人未照辦。法院處以每日1萬元的罰鍰持續罰款,直到義務人履行登記為止。
 
我們提供哪些強制執行相關法律服務?
 
▪ 協助取得與準備執行名義(判決書、調解書、公證書)
▪ 搜集可執行財產資料,包括不動產、車輛、存款、股權、薪資等
▪ 申請查封、扣押、拍賣協助
▪ 協助債權人執行間接強制行為(拘提、處罰金)
▪ 撤銷異議及復行異議訴訟代理
▪ 保全程序(假扣押、假處分)策略設計與申請
▪ 與法院協商分配方案與執行細節安排
▪ 執行程序異議、債務人救濟處理協調
▪ 結案後協助追蹤與剩餘財產清理
 
強制執行是最後手段,但須結合法律程序維護權益
 
強制執行是債權人實現權利的最後階段,也是債務人財產保障的重要爭取機制。透過合法程序與策略分析,可以提高執行效率並維護雙方權益。如果你正面臨執行或被強制執行,歡迎與我們法律團隊聯繫,我們將提供完整流程指導、策略判斷與程序代理,協助你達成最佳解決方案。
電話諮詢LINE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