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位置:首頁 > 法律知多少 > 離婚/繼承

免費法律諮詢專線(24小時法律諮詢專線)
0800-671-671

法律知多少
離婚/繼承

家暴怎麼判定?什麼情況可以申請保護令?

家暴不只是肉體傷害,也包括情緒虐待、精神控制、經濟剝削與性侵害。根據我國《家庭暴力防治法》,若配偶、同居人、前配偶、直系親屬等對你施以威脅、控制或侵害,即可視為家庭暴力。

家暴怎麼判定?
 
法院判定是否構成家暴,通常會考量以下情況:
 
▪ 肢體傷害,例如毆打或推摔導致瘀傷甚至骨折
▪ 口頭恐嚇、辱罵威脅或持續以言語施壓
▪ 利用金錢、財物或資訊控制伴侶行動
▪ 性侵、強迫發生關係或限制伴侶自由
▪ 長期冷暴力、無視或隔離被害人社交等行為
 
遇到上述情況,受害人可以向法院或警察提出申請,取得「家庭暴力保護令」。保護令依情況可分為:
 
▪ 暫時保護令:最快一天內生效,有效期14至30天
▪ 處遇保護令:可處分行為人接受輔導或轉診
▪ 限制令(限制接觸/禁止接近):禁止行為人靠近家中、學校等
 
保護令一旦簽發,行為人若違反,最高可被處拘或罰款,並交由警察強制執行。
 
家暴受害人怎麼自救?需要準備哪些證據與文件?
 
遇到家暴,受害者通常會問:「我該怎麼做?能否一定成功取得保護?」以下為建議步驟與應備資料:
 
1.儲存證據
家暴案件常以肢體與精神傷害為主,受害者應保存照片、錄音、影片、通訊紀錄、診療收據等。
 
2.就醫與報案
適時前往診所或醫院就醫,保存驗傷與醫療證明,並盡快向派出所報案。
 
3.申請保護令流程
若人身安全受威脅,可透過電郵、電話、網路或至法院提出申請,建議先聯絡社工與律師協助。
 
4.保護令決定
法院通常於1至3天內裁定是否核發暫時保護令,並安排後續聽證與評估。
 
5.配合輔導與法律後續
被施害者可申請求償,也可申請離婚、監護權變更與財產分配等後續措施。
 
必要文件可包括:身分證、戶口名簿、警察報案證明、醫療證明、保險資料、通訊內容、保護令聲明書等。
 
家暴未必會被起訴?案例說明如何透過法律制裁施害者?
 
並非每起家暴案件都會進入刑事起訴;是否提出訴訟、求償或爭取父母權,仍須依據實際狀況。以下三個真實案例說明法律如何介入家暴事件:
 
案例一:反覆施暴導致法官核發長期保護令
林女士結婚後長期遭丈夫精神侮辱與毆打,雖先後取得暫時保護令,但施暴者再犯。在多次聽證舉證下,法院最後核發一年期以上的限制接近令,同時判處施暴者接受家庭暴力處遇與法律輔導。
 
案例二:精神控制、經濟剝削成立刑責
陳先生長期限制妻子的交友自由與使用金錢來源,受害人證明其無自行處理財務與外出自由,法院認定為家庭暴力行為,除簽發保護令,檢方也依照刑法恐嚇及精神虐待條款起訴,施暴者被判罰金並強制完成輔導課程。
 
案例三:孩童目睹施暴,法院變更監護權
張父對母親家庭施暴,孩童多次目睹並表達恐懼。在受害人提出訴訟及社工介入後,法院除頒發保護令,也認定孩子在此環境不安全,將監護權變更給母親,並安排施暴者限定探視與心理輔導。
 
我們提供哪些專業家暴相關服務?
 
我們的服務以受害者的安全與權益為中心,包括:
 
▪ 家暴法律諮詢與流程評估:說明保護令、刑事 / 民事救濟機制
▪ 協助申請保護令:含文件準備、法院申請與法官說明
▪ 陪同報案與聲音陳述:協助與警察互動、呈送證據
▪ 證據協助與取證建議:提供拍攝、紀錄與醫療記錄整理協助
▪ 申請隔離、家庭輔導或臨時安置:協助接受社會福利支援
▪ 提出民事訴訟 / 爭取扶養與財產分配:協助提民事訴訟索取損害賠償
▪ 協助監護權爭取與子女保護:協助處理家暴對子女撫養權影響
▪ 心理支持與轉介:連結合格心理師、諮商中心協助恢復
 
家暴不是私事,而是每個家庭都該正視的社會議題
 
家暴不再是「吵架的另一種形式」,若不即時處理,不僅傷害當事人的身体,也會造成心理創傷甚至影響子女發展。透過法律系統的保障、社工支持與心理輔導,受害者不僅能保護自己,也能恢復自信與尊嚴。
 
若你或你認識的人正在面臨家暴威脅,請立即聯絡我們的專業團隊。我們可以協助你取得保護令,協助報案與訴訟,並保障你的安全、財產與子女的未來。
電話諮詢LINE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