車禍初判表(也稱警方初步判定表)是警察到場處理交通事故後所填寫的初步調查記錄,記載事故時間、地點、當事人車輛與駕駛身分、現場跡證、責任初步分擔、道路狀況、車速估計、目擊證人等資料。這份資料雖非正式法院判決或最後認定,但具備以下重要功能:
▪ 迅速描繪事故現場狀況,有利後續監理與保險程序
▪ 作為保險公司理賠初步依據,用來判斷責任比例與理賠金額
▪ 為雙方的法律舉證提供參考基礎,是日後訴訟或調解時重要證據
▪ 故車禍當下務必向警方索取初判表正本,並存為事故記錄的重要佐證材料。

車禍初判表的責任認定是否代表最終結果?能否提出反駁?
許多當事人認為警方初判就是最後責任判定,然而實務上這只是初步判斷,仍有可能經後續釐清而變更:
1.初判與正式判決不一致
警方初步認定常根據當下現場訊息,若事故後釀生證人證詞、行車紀錄器、車輛維修紀錄或專家鑑定,責任比例可能因此變動。
2.責任爭議可在後續調解中提出
若當事人不服初判,可以向監理單位或保險公司申請重新調查,提交更多證據,例如:證人筆錄、路徑錄影、現場重建圖。
3.法院審理將依全面證據做出最終認定
若送交法院,法官會依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》、《民法》及保險法、專家意見等做綜合判決,此時初判表僅作參考,非唯一依據。
因此收到初判表若不滿意,應提前蒐集相關證明並於調解或訴訟階段提出,維護自身權益。
車禍責任比例如何計算?初判表有何參考價值?
初判表最常出現的是責任比例判定,例如主車70%、對向車30%,主要依據包括:
▪ 交通號誌與標線:若當事者闖紅燈、多次變換車道等違規行為,警方可能判定其為主要責任方。
▪ 道路設施與視距:如路口視野受限、雨天霧霾、路燈昏暗等條件會影響責任判定。
▪ 行車速度與距離:若車速過快導致無法及時減速避撞,警方初判將予認定。
▪ 駕駛注意義務:如未保持安全車距、不禮讓人行道或自行車道上的使用者,易被認定為全責。
雖然初判表僅是初步結果,但其責任比例會影響後續的和解基礎、保險事故分擔與訴訟策略建構。當事人可依比例提出證據爭取責任調整。
實務案例分享:法院如何認定車禍責任?
▪ 案例一:雨夜轉彎未減速被判八成責任
甲駕車於雨夜未注意路況轉彎撞上乙騎乘機車。警方初判甲協助責任70%,後法院依行車紀錄證明甲轉彎速度過快、雨天冰滑,責任增至80%。
▪ 案例二:初判全責後調解減輕為七成
丙開車於停等紅燈時突然倒退撞上丁車。初判表認為丙全責,但丙提供停車怠速故障及緩退距離過短等資料,監理裁定比例調整為70%。
▪ 案例三:視線阻擋導致誤闖判半責
戊開車碰撞行人,警方初判戊全責,但戊提出行人自行橫越畫不清晰的路段為證。法院認定雙方各負擔50%責任,甲需分擔醫療與精神賠償。
▪ 案例四:闖紅燈撞機車全責判刑
己闖紅燈撞上直行機車,初判警方義定己100%。法院依取證(紅燈照片、監視器)確認後,判決己全責且處罰金與刑度並計入責任賠償金。
如何善用車禍初判表?法律專業建議大公開
▪ 第一時間向警方索取正本:確保原件未被塗改,並與警方筆錄同步複印保存。
▪ 儙附其他證據補強真實情境:包含行車紀錄器畫面、行進路線記錄、目擊人證人說詞。
▪ 審查初判比例是否符合法律規定:若明顯不合理,可事先提出書面異議並要求重新調查。
▪ 配合保險公司程序調解:提供補充資料、語音錄影同步說明,爭取較公平分擔比例。
▪ 必要時提訴訟進入法院審理:委任具經驗律師協助釐清責任比例與賠償範圍。
車禍初判表是溝通起點,不是最終答案
車禍初判表記錄當下警方對責任歸屬的初步推估,是保險理賠與和解的重要依據;但它並不代表最終的法律裁決。若你對初判比例有異議,請及時蒐證、溝通或啟動司法程序,保障自身權益。若你正處於車禍爭議階段,我們擁有豐富經驗協助調處、起訴與執行,可為你提供最完整的策略建議與法律服務。如果你有任何車禍、保險或責任判定問題,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