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位置:首頁 > 法律知多少 > 刑事/毒品犯罪

免費法律諮詢專線(24小時法律諮詢專線)
0800-671-671

法律知多少
刑事/毒品犯罪

妨害自由是什麼?哪些行為會構成罪責?

妨害自由是指以暴力、脅迫或其他方式,非法剝奪他人行動自由的刑事行為。根據《中華民國刑法》第302條,妨害自由罪包括拘禁、劫持、限制人身自由,若情節重大還可能構成加重罪。

妨害自由是什麼?
 
妨害自由的行為不僅限於綁架或非法監禁,還包括以下情況:
 
▪ 限制他人行動使其無法離開特定場所
▪ 強制他人與施暴者同行、共同生活
▪ 以威脅方式阻止他人自由通信、見親人
▪ 暫時拘禁或侷限被害人動線、監視限制活動範圍
 
只要行為人沒有合法權限,且實質剝奪他人自由,就可能構成妨害自由罪。
 
拘禁他人能構成重罪嗎?我的行為會被視為妨害自由?
 
構成妨害自由罪主要需具備以下要件:
 
1.行動自由被實質剝奪
2.無合法依據(非公安、保安或家事調解依法執行)
3.目的與方式證明暴力、脅迫或其他強制手段存在
4.行為人主觀上明知其行為會剝奪他人自由
 
裁罰依情節判定,例如拘禁時間長短、是否使用武器、是否造成身心傷害等,都會影響量刑。量刑範圍包含:
 
▪ 妨害自由罪:拘役、徒刑一年以上可至七年以下
▪ 若造成被害人受傷或重傷,可能加重至十年以上或無期徒刑
▪ 若涉兒童、弱勢者等特定對象,法院通常量刑更重
 
即使未造成實質傷害,但若「限制自由時間逾短暫片刻」,法院仍可能判處刑罰。
 
沒有證據怎麼辯護?被告能脫罪嗎?
 
有效的妨害自由辯護策略包括:
 
▪ 強調「是否真正剝奪他人自由」
▪ 爭取法院認定為「短暫拘束」或「非故意犯罪」
▪ 提出被害人同意事實證據(例如雙方爭議概要、事發前通訊紀錄)
▪ 提供第三人見證,顯示雙方因協商或誤會共同行動
▪ 爭取「緩刑」機會:若是初犯且無傷害,法院多採緩刑處分並附加社會勞動或輔導制度
 
若能證明是爭執過程中的情緒衝突而非計畫性拘禁,或被害人已經表達同意,則有機會獲得較輕量刑或免坐牢機會。若涉及家暴、情侶間因情緒控制而產生的行為,還需與家暴法規結合辯護策略。
 
妨害自由實務案例與法院判決
 
▪ 案例一:夫妻爭吵不讓對方離開家中被判妨害自由
臺灣某地院裁定被告因激烈夫妻爭吵,用住家封鎖門口,使配偶有暫時脫離自由行動的事實,但考量時間短暫且無暴力工具,判處拘役60日,緩刑2年。
 
▪ 案例二:長時間拘禁侵害嚴重,刑責升級
一起家庭糾紛中,丈夫以「要談話」為由拘禁妻子兩天,並限制其食物可用性,由於時間長且造成身心恐懼,法院認為為妨害自由罪,處徒刑四年,扣除羈押時間後須執行三年有期徒刑。
 
▪ 案例三:獲緩刑附加輔導改過
被告困住前任伴侶幾小時,無暴力傷害,但因情緒失控被控妨害自由。法院考量其事後道歉、未造成身體傷害且家屬已調處,同意社會勞動與心理輔導,最終判拘役90日,緩刑三年。
 
我們提供哪些妨害自由相關法律服務?
 
我們的刑事辯護團隊提供以下專業法律服務:
 
▪ 初步諮詢與事實分析,協助判斷是否構成妨害自由罪
▪ 協助偵查階段交保聲請與證據爭取
▪ 擬定辯護策略,包括證據調查、證人安排與專業評估結果呈報
▪ 表現被告悔意與配合態度,爭取緩起訴或緩刑機會
▪ 出庭辯護與程序陪同,爭取最低刑度
▪ 若涉及受害人協商可協助調解與罪責輕減可能
▪ 判決後協助後續緩刑條件(如心理輔導、社會勞動等)執行與追蹤
 
妨害自由不是家務事,也不是輕微違法
 
妨害自由行為雖可能源於生活糾紛、情緒失控,但一旦觸法,就會造成嚴重法律後果。我們建議在遭遇爭議時務必採取合法方式解決,如避免強行限制他人自由、尋求第三方調解或報警處理。
 
若你正面臨妨害自由指控,或有相關疑問,請立即聯絡我們的法律團隊。專業辯護不是給自己留後路,而是保護你合理生活與尊嚴的法律防線。
電話諮詢LINE客服